很多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当老师,进入校园以后,职业发展的路径很清晰:
绝大多数老师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当中,始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任课教师。在从教的时间里,或许会当班主任,或许会成为备课组长,或许除了教课啥也不干。
少数老师会走上领导干部的岗位。先从中层副职开始干起,比如年级、处室的副主任开始,慢慢变成中层正职。在中层正职这个职位上,就可以参与校级副职的提拔。校级副职又可以参加校级正职的角逐,现行政策下,中小学里面的校级正职有两个,一个是书记,一个是校长。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你是一名入职中小学的老师,这两条发展路径,你会如何选择呢?是老老实实地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任课教师,还是想追求进步,成为学校里面的领导干部呢?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履历的人事科科长,在这里聊聊我的几点看法。
先聊聊普通任课老师
我所说的普通任课老师,是指单纯任课的老师和担任备课组长或者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分门别类地分析一下。
1、纯教课的老师
包括教高考文化课的老师和音体美信息等非高考文化科目的老师。这个群体在学校里面是最舒服的一个群体。全部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早晚自习辅导,每周可能还参加集体备课或者公开课听课活动等。
除了偶尔有学生去办公室找到任课教师问问题,可能会耽误下班时间,绝大多数时间都能按点上班、按点下班,回家后基本不用再考虑工作上的事情。
一句话概括,纯任课教师的工作非常单纯。
2、担任备课组长的老师
与纯任课教师相比较,备课组长需要牵头组织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包括时间确定、地点确定、人员召集、备课材料的准备等。还要牵头组织导学案、练习题的组稿编印工作,有些备课组长自己就揽过去了,有些备课组长则把任务分解给本组的老师们,共同完成。
当备课组长比纯任课教师稍微操点心,但是整体来看,所做的工作也是正常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教学也是一种正向推动,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顺茬”。
3、担任班主任的老师
刚才说了,担任备课组长的老师,所做的工作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正向促进的。当班主任的老师,所从事的工作,则是相反的,班级管理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反方向的,会因为在班级事务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不过也有一点好处,班主任老师在自己的班级,教学成绩往往比较好,因为学生们比较重视班主任的课。但是,班主任不见得只教一个班,可能还会教两个以上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就不管这一套了。所以,从整体来看,班主任的教学成绩往往会受到影响。
当班主任经常会被班级事务弄得焦头烂额。但是也有一些隐性和显性的好处:
收获一批人脉资源。实事求是地说,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感情最深,最持久,最尊重,毕竟上学期间,学生与班主任打交道的时间是最长的。尽管当时班主任的要求很严格,但是过后大家都明白,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自己好。自己的学生遍及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需要的时候,学生们还是能为自己当年的班主任提供方便的。
每月的班主任津贴虽然只有几百块钱,但是政府部门的心意,没有让班主任的劳动白白付出。
学生在校的时候,家长对班主任老师很尊敬,可能还有一些家长会给班主任送礼。班主任收不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学校在评优树先、职称评聘的时候,都会向班主任倾斜的。
班主任在学校里曝光度比较高,比普通老师更容易获得一些民主评议成绩。
再聊聊中层干部
中层干部在学校里是兵头将尾,每个人都负责一块工作。根据我的了解,在学校当中层干部,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个名声,某某在学校里是什么主任。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也能增强自己的荣誉感,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当然,在民主评议的时候,中层干部也能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曝光量略高于班主任。当然,有些中层干部会兼任班主任的。
除了这些好处之外,中层干部剩下的就是辛苦与劳累了。上面分析到备课组长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正向促进的,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反向阻碍的,中层干部的管理工作与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是负向消减的。当然,这里需要排除教学口的中层干部,比如教导处、教科研等,这些处室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管理的,与自己的教学也是正向促进的。其他处室的中层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几乎都是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是负向消减的。
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中层干部还要承担繁琐的事务,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工作部署的执行者、落实者,开会、加班加点是常事。工作干不好,还要挨领导批评,受老师的挤兑,两头受气。
班主任工作辛苦,还有班主任津贴。中层干部辛苦,一分钱津贴也没有,无非就是多加一点工作量而已,一点也不经济实惠。
最后聊聊副校长
在全国大多数地方,中小学校已经去除行政化了,原来的副处级校长、正科级校长、副科级校长、正股级校长等等,全部成了历史。这些年,在中小学又设立了书记,书记成了一把手,校长成了二把手,尽管如此,都是校级正职。在这里,我就不聊校级正职了,只聊聊校级副职。
在一个学校里面校级副职一般包括副校长、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等。从中层干部提拔到校级副职是有一定难度的,从校级副职提拔到校级正职更是充满难度,不只是考验你的能力,还要考验你的社会背景。也能理解,一所学校的正职不只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里,还要维系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学校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副校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在学校里面是妥妥的管理层,算起来是学校的“高级干部”了。如果校级副职真的如此想的话,恐怕就是自欺欺人了。说到底,校级副职也是干活的,与普通老师、中层干部区别不是很大。为啥如此说呢?
校级副职的工作也很辛苦,照样在一线教学,老师上课,校级副职也上课。
校级副职开会的时间比中层干部、班主任要长的多。甚至节假日还要到学校加班开会,研究工作。
校级副职也没有一分钱的补贴。
校级副职到了年龄(各地不一样,多数地方在55岁左右)离职以后,并不是赋闲在家,而是继续登讲台上课,与普通任课教师一样,绝对的平等。
出了成绩是学校的,出了问题,可能就要由你自己承担责任。
看到这里,有些看官可能不理解了:既然如此,那还当什么校级副职呢?呵呵,你不当校级副职,又如何能成为校级正职?虽然机会渺茫,但是毕竟有了成为校级正职的可能性。当然,还有一部分校级副职则是身不由己,既然踏上了学校管理这条道,只能“人往高处走”呗。
成为校级副职难道就没有什么好处吗?说是没有任何好处,肯定是假话了。最大的好处,还是体现在个人价值认同、能力成长、社会责任感满足等精神层面上。如果非得说出一点实在好处的话,那就是在学校里面有一点点话语权。
松子老师有话说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的不同的职业路径,本质是对职业价值的不同选择,无关高低,只看是否对自己适配而已。
如果你偏爱纯粹的教育场域,享受传道授业的直接反馈,普通任课教师、备课组长乃至班主任都是优选 。普通任课教师能守住教学本真,班主任虽多耗精力,却能收获学生情谊、职称倾斜等实在支撑,在三尺讲台间就能找到职业归属感。
如果你渴望突破单一的教学场景,想在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中实现价值,中层干部到校级副职的路径或许更适合你,但需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条路上,“主任”“校长”的称谓背后是双倍的辛劳,是教学与行政的平衡难题,是无津贴却要扛责的现实。
其实吧,对老师而言,学生的一句“老师好”,就能让老师们的心里热乎乎的。无论选哪条路,踏实深耕、守住教育的初心,才是教师这份职业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内股票配资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