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史鹏飞 张艺开
车行雄安,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道路两侧,多功能信息杆集成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既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又保障市民安全。
未来之城,以人为本。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已在民生服务领域落地数十项智能应用。
10月30日至31日,2025中国品牌论坛媒体采访调研团来到雄安新区,以“民生向‘暖’”为主题,深入走访雄安图书馆、雄安体育中心、启动区易安社区、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地。“行”在雄安,“暖”在心间。镜头前、笔触间:雄安新区人民的崭新生活,折射民生暖色、幸福底色、发展成色。
打造“15分钟生活圈”、升级“高效办成一件事儿”、建设“全龄友好城市”……记者们在采访中发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座宜居宜业的高水平现代化新城正拔节生长——民生向“暖”,雄安向“前”。

雄安体育中心游泳馆救生员张雷在进行游泳训练。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群众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区办理业务。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当地居民在雄安新区易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下象棋。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当地居民“一老一小”在雄安新区易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专区阅读绘本。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雄安新区北沙小学学生在雄安图书馆内阅读。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秋色宜人。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2025中国品牌论坛媒体采访调研团部分成员在雄安新区体育场合影。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审核:熊 建
统筹:史鹏飞
文字:史鹏飞、张艺开
摄影:蒋雨师
参与创作:陈 艺(实习生)
国内股票配资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