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真要变成“中约”,跟北约硬刚吗? 北约前司令居然公开警告,这个东方巨人一旦军事化,将是西方最大的噩梦!
最近在天津结束的上合组织峰会,彻底让西方媒体坐不住了。
随着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加入,这个庞然大物已经覆盖全球40%人口、30%经济和欧亚大陆80%的土地。
更让北约背后发凉的是,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公开表态:与北约的军事联盟性质不同,上合组织是促进地区和平的重要工具。
这记耳光打得响亮吗?
西方战略家们猛然发现,上合组织已不再是那个只搞反恐演习的温和组织。
从军事演习到技术合作,中俄在上合框架下的动作越来越频繁。
就连土耳其和沙特这样的美国传统盟友,都在积极寻求加入上合。
这不禁让人想起彭博社的警告:上合组织很可能成为北约的替代者。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上合组织真的想成为第二个北约吗?
纵观其发展历程,这个组织从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非对抗”基因。
2001年成立时,成员国签署的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其核心宗旨是解决中亚地区猖獗的“三股势力”问题,而不是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组织。
中国在中亚的战略诉求始终以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主线。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希望带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
这与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有着本质区别——一个致力于共同发展,另一个则专注于集体安全。
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让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俄罗斯与西方彻底决裂后,被迫向东看齐。
有迹象表明,俄罗斯似乎希望将上合组织向军事安全方向推进,甚至提议将其打造成“第二个联合国”并组建独立部队。
这种思路与中国通过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稳定的战略构想存在明显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上合组织内部本身就存在多元化的地缘政治取向。
印度与美国关系日益走近,积极参与美日印澳军事合作机制。
而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历史恩怨更是难以化解,两国甚至在加入上合组织后仍然发生过边境交火事件。
这种内在的异质性决定了上合组织很难像北约那样形成高度一致的军事同盟。
但北约的步步紧逼可能正在改变这一态势。
北约不仅持续东扩逼近俄罗斯边界,还将触角伸向亚太地区,在日韩设立办公室,邀请亚太国家参加峰会。
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可能迫使上合组织加速转型。
2024年中国与白俄罗斯在距北约边界仅数公里处举行联合训练,虽然声明不针对任何国家,但地缘政治信号不言而喻。
如果上合组织未来在白俄罗斯境内组织系列军演,将直接威胁北约的腹地。
经济层面的博弈同样精彩。
上合组织正在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包括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互联互通支付系统,以实现不受制裁的贸易。
这相当于直接挑战美元霸权,为成员国提供了一条去西方化的经济通道。
西方学者对此感到困惑甚至不安。
他们习惯于用“民主和平论”来评判国际组织,将上合组织标签为“独裁者联盟”。
但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石之瑜指出,这种批评源于西方对不同安全模式的不安。
全球南方国家需要的是“主权不会被干预”的安全模式,而不是西方那种“限制主权为恶”的思路。
上合组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关系范式——不选边、不干涉主权,鼓励争端双方“俩俩解决”。
这种模式源于中亚地区复杂的历史背景,那里有许多“飞地”和领土争议,需要一种不急于求成、不激化矛盾的解决方式。
2025年天津峰会通过的《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合作文件,进一步夯实了该组织的发展方向。
新成立的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信息安全中心和禁毒中心,标志着上合组织正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安全合作体系。
但是否会走向军事同盟,仍然是个未知数。
中国与欧洲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仅2021年双边贸易额就突破7000亿美元。
这种深度相互依赖关系使得中国不会轻易支持将上合组织变成对抗北约的军事联盟。
另一方面,印度也担心在上合组织内被边缘化。
随着中国在组织内的影响力扩大,印度担心自己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处理与巴基斯坦的争端时面临更多压力。
上合组织的吸引力正在持续扩大。
老挝刚刚成为最新对话伙伴,使“上合大家庭”成员增至27个。
与北约扩张往往伴随动荡不安不同,上合组织的扩容意味着和平发展力量的增长。
普京在天津峰会上的一句“以欧洲为中心、以跨大西洋为核心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道出了当前国际秩序的重组现实。
欧洲能源价格飞涨、经济增速放缓、难民危机加剧,都在削弱西方模式的吸引力。
德国媒体不得不承认:“对北京来说,西方已变得无足轻重。北京打造自信形象的同时,西方却显得失去了方向。 中国正在以‘多极世界’的愿景吸引众多伙伴,而西方阵营的影响力却在日渐衰落。 ”
上合组织代表了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范式——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它通过践行“上海精神”,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新型国际关系。
这种模式是否比北约的集体安全机制更具可持续性? 时间会给出答案。
地球资源有限,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上合组织与北约的关系走向,将决定21世纪国际格局的基本形态。
是走向对抗还是良性竞争? 是形成两大集团还是多极并存?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国内股票配资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